国际工商学院师生在第九届“互联网+”省赛中再创辉煌
在7月25至26日举行的第九届云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际工商学院师生团队再创佳绩:我院团队勇夺3项省级金奖和1项银奖,金奖数至占我校省金总数约五分之一。相较去年,学院金奖数量实现了50%的增长,连续三年屡攀新高。此外,我院双创导师在校内交流中取得显著成效,指导其他学院团队摘得3金1银。这些优秀成绩突显我院双创教学实现高质量发展,并产生辐射效应。
这些引人瞩目的成绩,得益于国际工商学院和创业学院在过去三年中的不懈努力。首先,构建了多层次双创教育体系,包括“线上讲座—线下课堂—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实践—案例提炼—科研成果”,形成“学研创”实践循环。其次,打造了高质量双创师资团队,完善激励机制,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举行指导经验交流会。以国赛导师铁婧等为代表的团队在连续三届的国赛和省赛中均表现突出。再次,与新道YonBip等商业平台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多次培训以及平台的技术支持,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了赋能和助推。最后,积极支持师生走出校园,参与校外的评审和竞赛,鼓励开展跨专业、校内外的结对合作,实现学院间知识的吸收和影响力的扩散,推进全面发展。
接下来让我们逐一领略各个获奖项目的风采:
*********国工师生团队获奖项目*********
领鲜科技——以UHP技术引领中国烘焙市场保鲜革命
奖项:云南省金奖
赛道:高教主赛道
项目简介:领鲜科技突破了烘培食品保质期较短的局限性。首创U2技术,自主研发出UPNP技术对面粉进行杀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耦合UHCE技术,从云南本地中药材及谷类物质等天然产物中提取杀菌物质,再通过轻量人工智能神经网搭构建配方算法,调制SCL保鲜精油与SUCROSE ACIDFERMENTATION保鲜发酵物配比方案。经由团队自主研发的DTL最佳配比预测模型,得出设备、保鲜不同参数与所需面粉保存天数之间的最佳配比关系,提供个性化服务。
核心成员:文春燕、李嘉、段琳、马菲、李茜薇、王晓莹、师琦、纳伊欣、白雁方、杨福兴、曾智炜、钟木腾。
指导教师:霍嘉军、杨樱、铁婧、陈杰、邹健、纳颖。

常回家尝肠——打造肥肠米线第一品牌
奖项:云南省金奖
赛道:高教主赛道
项目简介:本项目致力于打造云南特色肥肠米线第一品牌。针对传统肥肠小吃在原材料处理、配方加工、定价高、商业模式局限性等市场痛点,本团队利用本科所学的管理、战略、营销、数据分析相关知识制定了一系列方案,致力于推动传统小吃店转型升级以及打造云南特色肥肠米线全国第一品牌。
核心成员:袁彬倩、杨炀、朱睿、王莉瑞、窦天扬、刘洋铭。
指导教师:张燕敏、杨樱、孙颖、贾梦。

金丝鎏刻——汞化金新工艺结合环保材料定义金属装饰非遗新发展
奖项:云南省金奖
赛道:高教主赛道
项目简介:本项目通过工艺实践发现非遗技艺中一直存在传承座低,传承基体受限,由于技艺限制导致的汞中毒现象是中国技术性非遗产业传承事业亟待解决的问题,金丝鉴刻为解决鎏金工艺过程中容易汞中毒,传承人越来越少的问题,首先创新性提出汞化金微藻除汞,利用微藻绿色除汞,做到除汞增金,确保手艺人安全鎏金,优化非遗传承环境,做到一户一非遗,让非遗走进干家万户,提高民族自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金丝鎏刻,在金丝,璞玉浑金,循梦而行。
核心成员:杨炀、曹越、刘洋铭、冯昌群、李琛儿、蔡钧仙、张文静、彭熙涵、周雨、张露彤、文博、施金菊、刘平、陈碧涵。
指导教师:彭程、张雪舟、孙颖、徐兴贵、顾帆。

乐动新阳——引导正能量的全方位劳动教育资源提供者
奖项:云南省银奖
赛道:高教主赛道
项目简介:乐动新阳项目组为备类盈利渠道单一的传统基地以及需要劳动教育资源的学校提供劳动教育课程定制服务。助力当代学前教育儿童以及小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引导及正能量素质教育发展。乐动新阳项目组根据基地优势资源进行课程包设计、劳动课程开展流程设计、专业教具、教育成果分析建议服务。对基地与学校提供融入了多种教育理论的科学教学方法的课程包,期中课程报均包含三个元素,即课程、场地、教具。课程包分为“标准乐享课程包”以及“交化传承课程包”。标准乐享课程包以日常劳动为基础,提供日常劳动教学的体系化课程资源,使课程内容从多方位呈现。文化传承课程包是标准化课程包的延伸,着眼于中华忧秀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文化传承特色的进除型劳动教育课程。
核心成员:钟昱昊、夏子欣、张潇朗、龙展、方华庆、张昌刚。
指导教师:顾帆、杨世全、高偲钟、彭程、张雪舟、杨樱、王晶。

*********国工导师指导其他学院团队获奖项目*********
蛭行生物——菲牛蛭超模态高密度繁育技术开创者
奖项:云南省季军、金奖
赛道:高教主赛道
项目简介:本项目以提高菲牛蛭产量和养殖效益为使命,创新设计Sup-Bio 超模态高密度养殖箱体RAS水士双生孵化器以及 MAI 繁殖系统的新型养殖模式,实现菲牛蛭养殖行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突破了传统养殖模式的局限性和弊端。符合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
核心成员:吴可彬、张榕杰、林苠睿、吴科琴、钱沁获、李媛媛、于欣汝、段茂菊、周怡蓄、罗匀邑、朱柄骏、林怅、钟木腾。
指导教师:周伟、铁婧、刘子超、任琳、霍嘉军、李江城、杨国辉、耿齐航。

千菌万码——领“菌”上“链”“识”现助农致富梦
奖项:云南省金奖
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项目简介:食用菌是打好“绿色品牌”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千菌万码”团队扎根山里乡间,走访58个乡村、1200余名村民,提出以区块链溯源技术+人工智能识别为核心的解决方案,生成中国商务部认证的溯源码,结合内置算法模式下的云上识菌小程序,提供覆盖食用菌从采摘到销售全过程的配套优化服务。通过建渠道、教技术、做品牌,将现代化农业科技引进云南山区,赋能优质云南食用菌产业“走出去”,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进一步打开食用菌产业格局。
核心成员:黄霑妮、肖任虹、许晨松、陈思同、付旦、窦天扬、张敏萱、阴柏竹、熊睿敏、陈治宪、吴文隆、向虹莲。
指导教师:杨媛妮、铁婧、舒挺、段宁、杨潜、霍嘉军、张亮。

Umun神草——Cul-ba双环技术开创中国天麻药用化新时代
奖项:云南省金奖
赛道:高教主赛道
项目简介:Umun团队将五年来天麻的生长数据整理形成自有数据库,使用Lasso回归算法建立数字模型,得到了天麻生长的最优参数组合。以此为基础,首创 BPG 栽培技术,通过培育优质蜜环菌菌种和控制生长环境变量,让天麻始终生长在最优环境下,形成了一个天麻GAP标准化种植体系,实现了天麻的智慧化栽培。同时建立 Data-Dri 智慧可视化天麻种植系统,真实地展示田间天麻生长状态,降低了实际运营的成本投入。并首创FNN烘烤技术,优化天麻的烘烤工艺流程,将天麻素的转化率提高二十个百分点。
核心成员:杨欢,段晓钰,张邱露,姜信旭,张紫云,沈丽梅,吕江凤,张榕杰,李晶晶,陈奕杉,熊睿妮,徐雨婷,安鑫
指导教师:郭丽仙,铁婧,王敏,张亮,刘煜,杨潜,陶瑞,夏侯皓凌

猪管家——“IZR”技术赋能生猪养殖产业新品牌
奖项:云南省银奖
赛道:高教主赛道
项目简介:面对当下传统生猪养殖模式存在的困境以及猪周期带来的生猪价格波动风险,本项目致力于通过“IZR”技术以及风险保障服务帮助中小规模的生猪养殖户克服生猪养殖困境,在实现降本增效的同时,增加养殖户的收入,推动生猪养殖行业的转型升级。
核心成员:黄梓明、徐干、龚德云、柏自明、李亚欣、苟晨睿、刘铭钦、乔钰茜、焦子、吴永兰。
指导教师:陶文星、张俊婕、冯姝姝、郭良骥。

11家省级部门及昆明市政府共同参与举办本届大赛,充分发挥了大赛的平台纽带作用,促进优质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联合推动大赛优秀项目落地转化,共同营造了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未来学院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务实的行动,做好创赛、学校、学生之间的连接桥,不断深化“以赛促教、以赛促学”长效机制,鼓励学生在创新创业中努力增长学识、练就过硬本领,将自身发展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以创新创业的勇气和智慧,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建功立业。